支撑系统

图书馆

2025-11-20 分享到: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图书馆是研究所重要的科研支撑与信息服务平台,自 1953 年建所以来,与土壤科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一路同行。经过数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图书馆已经从早期以纸本文献为主的“藏书之馆”,发展成为集文献资源、情报分析、知识产权服务和科研信息化支撑于一体的现代化科研知识中心,为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提供系统、专业、高效的学术支撑。

一、历史沿革与发展历程

图书馆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时期。1953 年建所时,在原地质调查所图书馆划拨的 2000 余册书刊基础上正式组建土壤所图书馆,随后又设立资料室。

1961 年,中国科学院土壤及水土保持研究所与土壤所合并,两所图书馆同步合并,馆藏规模和学科覆盖得到显著提升,为后续形成系统、完整的土壤学专业文献体系奠定了基础。

1979 年,根据中国科学院图书情报工作会议精神,在原有图书馆和资料室基础上组建图书情报研究室,图书馆的职能由传统借阅服务拓展到文献情报研究与信息分析,在中国科学院系统文献情报工作中率先起步。

进入 21 世纪以来,图书馆持续推进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2008–2009 年完成馆藏书目数据库建设,实现从手工管理向自动化管理的跨越。近年来,图书馆进一步面向科研一线需求,持续拓展专利情报、学科前沿监测等新型服务。

凭借在文献资源建设和情报服务方面的突出表现,图书馆曾两次荣获“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在国内土壤学与农业资源环境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

二、馆藏资源与学科特色

围绕土壤科学及相关交叉学科,图书馆建设了较为完整、系统的专业馆藏体系,总藏书量约 23 万册(卷),形成了以下特色:

• 经典专著与系列丛书

长期系统收藏国内外土壤学经典著作和系列丛书,如《Soil Conditions and Plant Growth》Advances in Agronomy》《Advances in Soil Science》《Developments in Soil Science》以及 FAO Soil Bulletin 等,多数学术丛书卷次齐全,为掌握学科发展脉络、撰写综述和开展教学提供坚实支撑。

• 土壤学核心期刊与会议文献

集中收集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前苏联等国家和地区的土壤学及相关学科重要期刊,部分刊物自创刊号起连续收藏,被国内外同行评价为收藏完整度较高的土壤学专业文献库。

自第一届国际土壤学大会(1928 年)起,图书馆系统收藏了历届大会会议录以及众多国内外土壤学专业会议文集,便于系统追踪国际学术前沿和学术思想演变。

• 内部资料

馆藏包括全国历次土壤普查资料、各级《土壤志》等基础数据资料,这类内部资料在公开渠道难以系统获取,是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国家土地利用规划、提升土地生产力的重要数据来源。

• 国际书刊交换与 FAO 特约图书馆

自 20 世纪 50 年代起,图书馆即开展国际书刊交换工作,先后与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六十多家机构建立长期交换关系,通过交换获得大量外文学术期刊、报告和专著。

1979 年,图书馆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确定为特约图书馆,每年无偿获取其出版物百余种,为研究所及时了解全球农业与土壤资源研究进展提供文献保障。

三、信息化建设与智慧化服务

在传统馆藏服务基础上,图书馆持续推进信息化与智慧化建设,为科研人员提供完善的文献保障和学科情报服务。

• 自动化管理与馆藏检索

图书馆完成书目数据库建设,实现中外文图书、期刊的借还管理自动化,支持条形码管理与在线书目检索。读者可通过网络检索系统查询馆藏资源,实现检索、定位与借阅的一体化服务。

• 电子资源与原文获取

通过参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组织的联合采购,图书馆订购多种与土壤、环境、农业及综合学科相关的中外文数据库。

在跟踪科研人员文献需求的基础上,图书馆依托“文献传递交流群”等线上渠道,构建了“馆藏+网络数据库+电子期刊采购+原文传递”的文献保障体系,为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原文获取服务。

• 情报服务平台与前沿监测

围绕科研一线需求,图书馆通过参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机构知识仓储、土壤前沿监测平台等项目,长期跟踪国外土壤学领域一流研究机构、协会组织等重要项目来源和政策规划。

通过《土壤研究情报动态》等,定期推送学科前沿进展、国际政策与战略报告、海外科研项目等,为科研人员研究决策、选题等提供持续的信息支持。

• AI 工具应用

顺应科研模式变革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图书馆自2024年推广介绍包括 Web of Science、Springer 等数据库推出的 AI 工具,并组织面向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线上培训,将智能检索、选刊推荐和文献管理等功能融入日常服务,助力提升科研效率。

四、专业情报与知识产权服务

在传统文献服务之外,图书馆重点发展知识产权与情报分析等高附加值服务,逐步嵌入科研全流程。

• 面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研究所重大任务,提供专利检索与情报分析报告,从技术构成、申请人结构、地域分布、时间演化、核心专利识别与布局等维度开展系统分析,为项目立项和成果转化提供决策参考。

• 围绕酸性土壤改良、耕地质量提升、土壤环境保护等研究方向,开展专题文献与情报分析,结合文献计量数据和政策文本,为团队布局、合作对象选择和学科发展提供支撑。

• 参与研究所“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工作,在科研团队、管理部门和外部评估之间发挥桥梁和智库作用。

五、读者服务、培训与合作网络

图书馆面向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提供全方位的读者服务与能力建设支持:

• 在实体空间中提供中外文图书与期刊的借阅、续借与开架阅览服务,配备完备的中文、西文、俄文、日文目录体系和多种检索工具。

• 通过线下讲座和网络咨询等形式,持续开展文献检索与信息素养教育,帮助读者掌握数据库检索策略、文献管理工具与科研评价指标的使用。

• 积极参与中国科学院系统内及江苏省内高校的文献资源共享与馆际合作,开展馆际互借,在数据库采购、平台建设和服务模式上保持密切交流。

六、展望

面向未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图书馆将继续秉持“服务科研、支撑创新”的宗旨,在保持土壤学专业文献优势的基础上:

• 深化文献计量分析、专利情报和学科前沿研究,为研究所重大布局和团队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 推广介绍AI在辅助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为广大师生高效利用文献资源、加大科研产出提供更加全面而持续的知识服务。

无论您是资深科研工作者,还是刚刚踏入学术道路的研究生,图书馆都愿成为您值得信赖的学术伙伴。欢迎充分利用这里的资源与服务,让每一次查阅、检索和思考,都在土壤科学的广阔天地中延伸更远。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图书馆网址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