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介绍

沈仁芳

2009-08-27 分享到:

  沈仁芳,男,196510月生于浙江萧山,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农业部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常务理事,《Pedosphere》主编,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指导组成员,全国土壤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第七、八、九届“低pH下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系列国际会议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

  1986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现浙江大学)土壤农化系,获农学学士学位;1989年和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分别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1995年在世界著名的英国洛桑试验站做博士后研究;1998-2000年在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任日本科技厅特别研究员;2000-2002年在日本国立香川大学任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2002年受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0年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支持,2013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学科领军人才,2016年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长期在国内外从事土壤化学、植物营养、植物生理、分子生物学、环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植物和微生物耐铝毒机制、生物对酸性土壤的适应、植物耐低磷机理、土壤微生物调控土壤养分循环机制和高效利用、酸性土壤改良措施等方面。特别是在植物耐铝毒机制的课题上,对酸性土壤中植物的耐铝机制和植物对酸性土壤的适应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现了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油茶是一种铝的超累积植物;用直接提取原生质体和液泡的方法证实了铝通过分室于液泡中并与草酸络合实现解毒的机制,明确了铝在荞麦叶片中的累积规律,并证明了叶片中铝含量很高时草酸铝和柠檬酸铝可以共存,完善和丰富了植物耐铝机制理论;发现铝胁迫下二色胡枝子根系分泌有机酸是其重要耐铝机制;证明了水稻根表的铁膜通过降低根尖铝含量缓解铝毒;系统阐明了“铵态氮减轻、硝态氮加重植物铝毒”的机制,首次揭示了“耐铝植物偏好铵态氮、不耐铝植物偏好硝态氮”的规律和机制,建立了土壤-植物系统氮铝偶联模式图;发现磷能否减轻植物铝毒取决于植物耐铝能力,对铝敏感的植物,植物体内的磷反而会加重铝毒。2015年分别获得中国土壤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二等奖。主编专著2部,在国际和国内有影响杂志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0余篇,包括Trends in Plant SciencePlant PhysiologyPlant JournalNew Phytologist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Plant soil等。

  先后主持的主要研究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重要方向项目和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面上项目和创新群体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

  联系方式:Tel: 025-86881563Fax: 025-86881000Email: rfshen@iss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