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至22日,由中国科协与教育部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与南京大学联合承办的2024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土壤科学专题营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成功举办。来自安徽、吉林、天津、上海以及澳门地区的60名优秀高中生,怀揣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汇聚在这片科学的沃土上,开启了一段探索之旅。
此次活动为青少年营员们设计了科学讲堂、科学家精神传承讲座、科学动手实践、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观、外出考察及朋辈交流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普实践活动,让青少年营员们学习现代土壤科学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同时,感受科研院所特有的文化和精神。
开幕与探访:科学之门与远古之秘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纪委书记盖永华的致辞如同夏日里的一股清流,滋润着每一位青少年的心田。她详细介绍了研究所的光辉历程和崇高使命,强调了科学普及的重要性,并鼓励青少年们在这片科学的沃土上播下创新的种子。
科普讲堂中,车景研究员深入讲解了《植物营养之旅:从土壤到种子的转运过程》,着重介绍了植物营养学及其发展简史、土壤养分转运到种子的过程以及土壤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转运机制。紧接着,胡文友副研究员以《中国土壤和环境保护》为题,介绍了土壤的形成与功能、土壤与人类健康和文明的关系、中国土壤资源概况以及中国土壤环境保护,为营员们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关于土壤科学多维度的视角。
下午,青少年们外出参观了江宁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和南京猿人洞。在博物馆中,他们对地球的历史演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在猿人洞的探访中,他们实地了解了早期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土壤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这次参观不仅增强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也拓宽了他们对土壤科学与地质变迁、生物进化等领域的认知。
知识探索日:土壤科学的奥秘
第二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吴龙华研究员带来了题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与修复》的讲座,结合前沿技术和实际案例,向青少年展示了土壤污染问题和科学家的修复努力;褚海燕研究员以《土壤生物:隐藏在脚下的世界》为题,通过PPT生动地展示了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让复杂的科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赵旭研究员的《氮循环:攸关粮食安全、环境保护与人类健康》讲座深化了青少年对氮循环重要性的认识,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环保行动。徐仁扣研究员分享了题为《于天仁院士与土壤电化学》的讲座,讲述了于院士的科学家精神,并以自身实际激励青少年追求卓越;杨顺华助理研究员的《第三次土壤普查——查清五色国土,守护大国粮仓》讲座则强调了土壤普查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增强了他们对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责任感。
朋辈交流环节,姚时、张瀚月、王韫橙、官鹏四位优秀学生分享了学习经验,激发了青少年的进取心和探索欲。活动结束时,青少年们在多功能厅交流心得,表达了对土壤科学的浓厚兴趣。
每位营员还有幸收到了一份珍贵的资料——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龚子同先生等精心编纂的《土壤:地球的皮肤——从邮文化讲述土壤学的故事》。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向青少年们展现了土壤学中的人文故事。同时,积极提问的青少年营员们还收到了来自杨顺华助理研究员赠送的科普书籍《土壤的奥秘》,进一步激发了青少年探索土壤科学之美的兴趣。
实践体验日:实验室里的智慧花火
土壤科学专题营的第三天,营员们走出讲堂,深入实验室和户外,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在温室中,吴松助理研究员和同学们向青少年们展示了温室的运作机制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介绍了盆栽土壤样品采集、植物种植等过程。杜颐林老师带领青少年们参观了植物生长室,让他们对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土壤与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王曦、陈虹和黄蓉三位老师向青少年们介绍了土壤与环境领域常见的分析测试技术,让他们感受到了理论知识在实践应用中的完美呈现。随后,科技处孙瑞娟老师带青少年们参观了所史馆,讲述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辉煌历史和对国家使命的贡献。
下午,营员们分组进入实验室,亲身体验了土壤科学研究的过程。杨金玲研究员带领营员们观察了不同土壤的理化性质,郭怡秀同学教营员们使用显微镜观测植物气孔,聂丽老师指导营员们完成了土壤微生物DNA提取,杨强同学使用炭基金属单原子/团簇催化剂向营员们展示了电芬顿降解水体污染物的过程;胡鹏杰副研究员展示了重金属污染土壤改良修复的研究过程,李科伟特别研究助理则带领营员开展了土壤pH实验的测定教学。
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为期3天的土壤科学专题营已经落幕,青少年营员们带着对土壤科学的深刻理解返回家乡,他们心中播下的科学种子将在青春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土壤科学专题营带给营员们的乐趣和挑战,也必将成为他们宝贵的人生财富,期待这些年轻的“土壤守护者”在未来为我国土壤农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