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Hydropedology and Sustainabl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3年6月29-30日中国·北京
(第一次通知)
一、会议背景
水文土壤学(Hydropedology)是以土壤发生学、土壤物理学和水文学为基础的新兴交叉学科,综合研究不同时空尺度土壤与水的相互作用关系,主要解决两个科学问题:一是土壤结构及土壤-景观分布格局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如何主导和影响水文过程以及与其相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系统演变;二是景观系统水文过程如何影响土壤发育、演变、异质性及其功能。水、土、气、生过程及其相互作用构成陆地表层的复杂系统,土壤水文过程是其中的核心和纽带,影响着水、土壤、气候、生物等自然资源的形成和演化;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改变水土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引起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水文土壤学及陆地表层过程集成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和解决当前生态、环境、农业、地质和自然资源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结果可以广泛应用于流域水管理、生态退化与修复、土壤污染与防治、全球变化及其响应、精准农业等领域,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水文土壤学”自2003年提出以来,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2003年11月,在美国丹佛召开的美国土壤学会、农学学会和作物学会年会上进行了以“水文土壤学-联结学科、尺度和资料”为议题的研讨会;2006年7月,在美国费城召开的第18届世界土壤学大会上进行了以“水文土壤学-基础问题与实际应用”为议题的研讨会;2008年7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举行了第一届国际水文土壤学会议;2012年7月,在德国莱比锡举行了第二届国际水文土壤学会议。水文土壤学在我国的发展相对滞后,2007年10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举办了“水文土壤学研究和应用领域”国际讲学班;2010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水文土壤学与地球关键带前沿研究及应用”国际研讨会。
近年来,水文土壤学在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目前仍然面临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多尺度综合观测网络体系构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推动水文土壤学的发展,拟于2013年6月在北京举办“水文土壤学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介绍水文土壤学在研究和应用方面的前沿进展及面临挑战,针对景观-土壤-水文过程的空间异质性及多尺度转换问题进行交流,并探讨水文土壤学在地球关键带研究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作用。
本着资源与信息共享、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我们热诚邀请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科技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参与本次学术研讨会。
二、会议时间、地点
时间:2013年6月29-30日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英东学术会堂
三、会议主题
主题1:水文土壤学与地球关键带科学
Hydropedology and Earth’s Critical Zone
主题2:景观-土壤-水文过程空间异质性与多尺度耦合
Heterogeneity andCoupling of Landscape-Soil-Hydrologic Processes across Scales
主题3:田间监测、制图、模型
Monitoring, Mapping and Modeling
主题4:水、土、气、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Sustainabl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Water, Soil, Air, and Life)
四、特邀报告
Henry Lin,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USA, Professor
Jeffrey McDonnell, Saskatchewan University, Canada, Professor
Dan Richter, Duke University, USA, Professor
Keith Beven, Lancaster University, UK, Professor
Harry Vereecken, Bonn University, Germany, Professor
Michael Sommer, Leibniz-Center for Agricultural Landscape Research (ZALF), Germany, Professor
Jan Mulder,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Life Science, Norway, Professor
Colin Campbell,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USA, Research Scientist
Doug Cobos,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USA, Research Scientist
Paolo Castiglione, Decagon Devices Inc. Pullman, WA – USA, Research Scientist
五、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协办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土壤学会
中国生态学会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组织委员会:
史培军 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
江 源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院长、教授
李保国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张甘霖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任图生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系主任、教授
彭新华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孟繁蕴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董孝斌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会议主席:
李小雁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教授
六、会议初步日程
6月28日全天:与会人员报到注册
6月29日上午:水文土壤学与地球关键带科学
6月29日下午:景观-土壤-水文过程空间异质性与多尺度耦合
6月30日上午:田间监测、制图、模型
6月30日下午:水、土、气、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七、论文征集
本次研讨会热忱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相关专业研究生以及对土壤和水文学综合领域感兴趣的人员参会。
参会人员如希望作大会报告,请于2013年5月10日之前提交论文摘要。论文摘要要求英文书写,字数控制在一个版面之内(A4页面、五号字、单倍行距),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在发言人姓名下加下划线)、单位、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电子邮件和联系电话)。论文摘要以附件形式发至邮箱201121190035@mail.bnu.edu.cn,并抄送zhoudy@bnu.edu.cn。
同时欢迎未提交论文者踊跃参会交流。
八、会议注册办法
1.请于2013年5月10日前将《参会回执》寄回或通过电子邮件发至会议秘书处,秘书处将及时予以回复。为了方便住宿安排和会议材料准备,若未收到秘书处回复,请及时通过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等形式与秘书处联系确认。
2.会议费用:
参会代表须缴纳会议注册费:具体为外宾300美元,国内代表1500元,学生800元(凭学生证注册)。注册费主要用于参会人员会议期间的用餐、宴会、培训和会议材料等支出。会议期间用餐统一安排,住宿费自理。
3.会议注册费缴纳方式:
会议注册费可在报到时一次付清,或于2013年5月10日之前通过银行汇款至:
开户名称:北京师范大学
开户银行:中国银行北京文慧园支行
银行账号:3402 5601 5272
汇款请注明:资源学院,水文土壤学会议费,参会人姓名
九、住宿安排
为便于会议组织、保证会议顺利召开,建议参会人员选择下述推荐酒店。请参照附件二选择入住酒店,并在《参会回执》中填写预订酒店的相关选项。
(1)京师大厦(北京师范大学校内,步行距离会场5分钟)
438元/天(标准间)
(2)十月大厦(北京师范大学校外,步行距离会场10分钟)
320元/天(标准间)
十、乘车路线
(1)首都机场→北京师范大学:
a)步行约440米,到达T2航站楼站,乘坐机场专线经过2站,到达东直门站,步行约130米到达东直门地铁站,乘坐地铁2号线,经过4站,到达积水潭站下车,向北步行约120米,到达积水潭桥北站,乘坐810、47、826、38、22路公交车,经过3站,或乘坐出租车,到达铁狮子坟站,下车步行50米到达北京师范大学(从积水潭至北京师范大学约1000米路程,乘坐出租车约10元);
b)乘坐机场大巴(去往公主坟路线),在北太平桥站下车,向南步行约150米,到达北太平桥南站,乘坐826、690、626、618、22路公交车,或乘坐出租车,经过两站到达北京师范大学站(从北太平桥北至北京师范大学约1000米路程);
c)从首都机场直接乘坐出租车到北京师范大学,约85元。
(2)北京站→北京师范大学:
a)从北京站乘坐地铁2号线,到达积水潭站下车,向北步行约120米,到达积水潭桥北站,乘坐810、47、826、38、22路公交车,经过3站到达铁狮子坟站,下车步行50米到达北京师范大学,或乘坐出租车,约10元;
b)从北京站直接乘坐出租车到北京师范大学,约35元。
(3)北京西站→北京师范大学
a)从北京西站乘坐47路公交车,到达北京师范大学站下车;
b)从北京西站直接乘坐出租车到北京师范大学,约30元。
(4)北京南站→北京师范大学
a)从北京南站乘坐地铁4号线,经过7站到达平安里站,步行约20米,到达平安里路口北站,乘坐810路公交车,经过4站,到达北京师范大学站;
b)乘坐地铁4号线,经过6站,到达西四站,步行约30米,到达西四路口北站,乘坐626路公交车,经过7站,到达北京师范大学站;
c)从北京南站直接乘坐出租车到北京师范大学,约50元。
(5)北京北站→北京师范大学
a)步行约240米,到达西直门站,乘坐地铁2号线,经过1站,到达积水潭站,向北步行约120米,到达积水潭桥北站,乘坐810、47、826、38、22路公交车,或乘坐出租车,经过3站,到达铁狮子坟站,下车步行50米到达北京师范大学;
b)北京北站直接乘坐出租车到北京师范大学,约12元。
十一、会议联系方式
会议咨询:
马育军:Email:yjma@bnu.edu.cn,电话:010-58804005、13810146872
王 佩:Email:wangpei7912@gmail.com,电话:15210623739
会议论文摘要与回执提交:
赵国琴:Email:201121190035@mail.bnu.edu.cn,电话:18810563479
周丁扬:Email:zhoudy@bnu.edu.cn,电话:13811507718
会议注册费缴纳:
高晓菊:Email:gxj@bnu.edu.cn,电话:010-58802120
会议食宿安排:
李霞:Email:lixia@bnu.edu.cn,电话:010-58802120
会议联系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邮政编码:100875
特邀报告专家简介
Henry Lin:水文土壤学家,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包括:地球关键带土壤过程和水文过程交互作用以及各自特性的基础研究,土壤结构定量化及其对不同时间-空间尺度优势流的影响,地形-土壤-水文关系的制图、监测和模拟,非均质景观下水流、溶质运移路径和方式的原位观测及制图方面的仪器和技术扩展,指向地球关键带综合性研究的水文土壤过程和生物地质化学过程的耦合。现为国际土壤学会、国际水文学会、国际系统科学学会、美国土壤学会、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美国地质学会、美国农学会会员,Journal of Hydrology、Vadose Zone Journal、Geoderma等期刊编委。主编《Hydropedology》一书,已在Science、Journal of Hydrology、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Catena、Geoderma等发表论文100多篇。
Jeffrey McDonnell:水文学家,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包括:流域水文学,径流过程,模型制作及同位素水文学。现为国际水文学会和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Benchmark Papers in Hydrology主编。已发表流域水文学相关论文200多篇,并与人合著《Isotope Tracers in Catchment Hydrology》,获得众多奖项,包括Dalton Medal、Gordon Warwick Award、Nystrom Award等。
Dan Richter:土壤学家,美国杜克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包括:土壤科学,生物地球化学,森林生态学。已出版书籍《Understanding Soil Change》,在Biogeochemistry、Geoderma、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Oecologia、Global Change Biology、Ecological Applications等发表论文100多篇。
Keith Beven:水文学家,英国兰开斯特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包括:水文模型及环境模型预测不确定性解释。发起并创立一般可能性不确定性评估(GLUE)方法,并与Mike Kirkby一起创立TOPMODEL模型。已出版专著10部,并在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Freshwater Biology、Hydrological Processes、Journal of Hydrology、Vadose Zone Journal等发表论文300多篇,获得众多奖项,包括Horton Awards、John Dalton Medal、IAHS/WMO/UNESCO International Hydrology Prize等。
Harry Vereecken:土壤学家,德国波恩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包括:陆地系统水分传输模拟,水文地球物理学,土壤和地下水化学元素运移规律,土壤物理学。现为欧洲地理学会、美国地理学会、美国土壤学会、德国土壤学会会员,Vadose Zone Journal and liaison for Europe、Ecological Modelling、Geoderma等期刊编委。已在Journal of Hydrology、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Geoderma、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Water Resources Research、Vadose Zone Journal等发表论文100多篇。
Michael Sommer:土壤学家,德国农业景观研究中心土壤景观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包括:土壤景观演化,数字土壤制图与模拟,土壤景观结构分析,土壤景观中的物质运移。现为德国土壤学会、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美国土壤学会、国际风沙研究学会、德国地质学会会员。已在European Journal of Protistology、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Soil Science、Grassland Science、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Plant and Soil、Ecological Informatics、Chemical Geology等发表论文100多篇。
Jan Mulder:土壤学家,挪威生命科学大学教授,挪威科学院院士。研究方向包括:土壤科学,土壤化学,森林土壤生态学,土壤水分和溶质运移,小流域水化学。现为清华大学客座教授,挪威生命科学大学植物与环境研究委员会主席,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及Biogeochemistry副主编。已在Biogeochemistry、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Plant Nutrition and Soil Science、Plant and Soil、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Geoderma等发表论文多篇,获得NTNF-stipend、Huijgens-stipend、P ublication Award等奖项。
Colin Campbell:土壤环境物理学家,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兼职教授。研究方向包括:土壤物理仪器设计和发展,微气象学观测,漫灌地区能量平衡分区观测和模拟。已在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Journal of Hydrology、Hydrologic Processes、Vadose Zone Journal等发表论文多篇。
Doug Cobos:土壤环境物理学家,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兼职教授。研究方向包括:土壤科学,植物科学,材料科学和工程等方面的仪器设计和发展,固-气界面质量和能量转化的生物物理过程。已在Journal of Hydrology、Hydrologic Processe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等发表论文多篇。
Paolo Castiglione:土壤物理学家,美国华盛顿州Decagon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田间尺度饱和土壤中水和溶质的运移特征,时域反射仪,阻抗谱测量,干旱区水分和养分管理,非平衡条件下水和溶质运移过程,破碎岩石中的水和溶质运移。已在Vadose Zone、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等发表论文多篇。
附件一:报名回执
参会回执
姓名 |
|
性别 |
|
职务/职称 |
| |
单位 |
|
专业方向 |
| |||
通信地址 |
|
邮政编码 |
| |||
联系电话 |
手机 |
|
办公室 |
| ||
传真 |
| |||||
|
| |||||
论文题目 |
| |||||
是否作报告 |
| |||||
住宿要求 |
宾馆选择() 单人住( ) 合住( ) 自行安排() | |||||
备注 |
|
1. 参会回执请于2013年5月10日前返回会议秘书处,欢迎通过电子信箱联系(赵国琴:E-mail: 201121190035@mail.bnu.edu.cn,周丁扬:E-mail: zhoudy@bnu.edu.cn);
2. 会议用餐统一安排,住宿费自理。
附件二:北京师范大学平面简图
说明:图中右下角1为英东学术会堂,2为京师大厦,3为十月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