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南京土壤所在土壤环境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4-06-07 分享到:

土壤是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重要储库,土壤中的ARGs可通过食物链等途径威胁人类健康。相较于越来越多的关于营养物质、金属和抗生素等人为排放物质扰动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报道,关于土壤抗生素耐药性的自然演替规律过程却知之甚少。

该论文基于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实验,在时空均质且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三种土地利用类型(耕地、草地和裸地)上,探究土壤抗生素耐药性的自然演变和分化。研究发现,土壤有机碳、氮素、土壤微生物量、生物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以及抗生素耐药性 (包括多样性和丰度)均呈现出草地、农田、裸地依次递减的趋势。此外,研究发现有69种ARGs和14种可移动遗传因子(MGEs)在三种土地利用土壤中共享。多种因素(如土壤性质、重金属、细菌群落和MGEs)共同促进了抗生素耐药组的演变,其主导驱动力主要为MGEs的直接和间接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减少土壤中ARGs的途径可能与土地退化过程相吻合,这对可持续管理环境的共同目标构成了挑战。

以上研究结果已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期刊上作为补充封面文章发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付玉豪和硕士毕业生胡芳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王芳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韩晓增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


基于30年土地利用变化揭示土壤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自然演替规律

期刊补充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