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

土壤中的碘与人体健康

2012-11-09 分享到:

1994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令,颁布了《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并于同年10月开始实施。从此开始,我国除在少数几个富碘地区外,开始通过在食盐中加碘,进行全民补碘,即日常家庭食用盐、食品工业添加食用盐、动物饲料添加用盐均要加碘。然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地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一些地区正迎来甲状腺疾病发病的高峰期。疾病暴发的时间段,刚好与强制食用加碘盐相吻合。因此,实施了15年的全国统一标准的加碘盐,是否还要继续执行下去,产生了怀疑和争执。

1、碘与人体健康

人们早就发现,碘是人体及哺乳动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人体缺碘会导致碘缺乏病,最常见的表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而胎儿及出生一年内的婴儿若碘缺乏,将引起地方性克汀病,表现为发育不良和智力低下。碘缺乏病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与环境地球化学有关的地方病,由于疾病特征明显,病因清楚,通过补充碘元素可容易地预防疾病的产生。

我国是世界上缺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有7亿多人口受碘缺乏的威胁,占世界碘缺乏病的40%。碘缺乏不仅仅存在于经济落后地区和贫困山区,大城市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碘现象,有的城市实际上已是碘缺乏病区。

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以我国著名内分泌学家、天津医科大学创始人朱宪彝为带头人的研究队伍,率先发现并证实了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在我国广泛存在,且由于缺碘引起。同时也证实了地方性克汀病也是由环境碘缺乏所致。为了攻克这一困扰我国达数千年之久的顽症,以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马泰、陈祖培为代表的三代医学家,率领着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和基础的一大批专业人员,在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领域进行了近半个世纪的深入研究,开展了碘缺乏病的发现、致病因素分析、发病机理研究、干预防治措施的提出、防治和疗效评估以及监测等一系列完整系统的研究。并率先在新疆和田和河北承德等地开展了碘盐防治研究,取得了举世注目的防治效果,不仅甲状腺肿的发病率大大下降,而且也不再有新发克汀病人。可见,给碘缺乏人群补充碘元素,对防治碘缺乏病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人体适应碘元素的范围较窄,也就是说,如果摄入量过大,也会导致一系列甲状腺功能紊乱,甚至出现由于过量碘摄入导致的高碘性甲状腺肿。这在我国不少地方已有所发现,如山东等地,甚至在西部缺碘的地区也出现过高碘性甲状腺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呢?这需要从碘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来加以理解。

2、碘的环境地球化学

从地球化学角度看,碘主要存在于海水中,岩石和沉积物中碘含量非常低,海水是地球上巨大的碘库,而陆地上的碘则主要是通过大气传输进入生物圈和土壤圈的。因此,在区域上,土壤中的碘含量有自海洋至内陆逐渐减少的趋势。尽管这样,土壤中的碘还是受局部因素影响,使得这种趋势在局部表现出变异,甚至在一些地区并不表现出这种趋势。如受局部地形的影响,往往在地形较高的部位,由于接受较多的大气降水而使土壤碘含量增加。

在大多数情况下,碘会被土壤强烈吸附,不易被生物所利用,因此,作物地上部分碘的吸收亦主要来自大气中的碘。进入土壤圈的碘大部分被积累在土壤中,而大量有关土壤中碘元素供给和持留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持留和供给能力明显受土壤有机质含量、铁铝氧化物含量、土壤pH、土壤质地、母质类型、氧化还原条件、微生物活动等因素影响,因此,土壤的性质决定了碘在生态环境中的分异,决定了土壤向作物和水体迁移的能力。正是由于土壤性质在空间上的强烈变异,导致环境碘的分布变异较大,这可能是某些地区碘元素异常高的原因之一。

3、碘缺乏病的空间分布

从已有的有关碘缺乏病空间分布的结果看,自海岸向内陆碘缺乏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已达成普遍共识,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范围内,许多受碘缺乏病危害的区域都是远离海洋影响的地区。但是许多地方是不能用这种过于简单的方式就能解释的。人体碘的来源研究表明,人体主要是从海产品、奶产品(发达国家)、动物食品、饮水等食物中获得碘元素。可以看出,除了海产品外,碘的来源都与土壤碘的供给及其有效性有着密切关系。土壤的空间分异必定影响到食物中碘含量的变异,进而影响人体摄入碘的差异。例如在我国的研究成果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值得人们关注。即近年来水碘和重点人群尿碘调查发现,部分村水碘较高,且高碘和缺碘、适碘乡村混杂存在,即使在除重点防范碘缺乏病省区也有这种情况出现。

可以看出碘元素受土壤性质诸多因素影响在空间上分异是非常强烈的,在考虑对人群进行补碘时,不考虑这种分异可能会导致偏差,影响部分地区、部分人群的身体健康。

总的来看,碘的土壤地球化学和生物有效性是碘缺乏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在许多情况下,碘缺乏问题仅与土壤中碘的生物可利用性有关,与碘的外部供给没有直接联系。因此,为了使碘补充更合理、更科学,有必要掌握我国主要土壤生态类型区内碘的空间分异、土壤中碘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特点,根据各地区碘的土壤地球化学特点、人群碘摄入量的多少,采取不同的补碘方法。当然,目前人们对土壤中碘的空间变异规律、碘的生物有效性等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应该加强这些方面的专题研究,为科学补碘提供决策依据。

 

(黄标)